2025年10月25日,作為國際軟法促進總會主席、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永遠名譽主席、香港中華總商會會董,受德州兩岸時事論壇社顧問鄧潤京邀請,專程從台北飛赴美國參與及協辦德州兩岸時事論壇社聯合全美華人協會、福建同鄉會、中國國民黨休士頓分部等,在美國休斯頓市國際貿易中心(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舉辦的座談會,隆重紀念台灣光復八十周年,並弘揚"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此活動是繼2025年9月16日“國際軟法促進總會”於香港召開“軟法鏈~惠全球~幸福論—《國際軟法座談會》”之後,又一跨地區協辦的活動,致力於團結海內外華人華僑在充滿變數的世界中,借助發揮現代科技的力量,促兩岸關係融合發展,進一步營造互相關愛的社會,提升人類的幸福感,為祖國統一大業貢獻力量。

2025年9月16日在香港召開《國際軟法座談會》,國際軟法促進總會陳建輝主席(一排右四),胡文虎基金會主席、前全國政協委員胡仙博士(一排左四),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首席會長林廣兆先生(一排右三);海協會原秘書長楊流昌先生(一排右二);福建省政協委員、香港太平紳士施學概先生(一排左一);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永遠榮譽會長黃均瑜先生(一排右一);紅十字國際學院對外合作聯絡辦公室執行主任張劍輝(一排左二);胡文虎基金會陳華明秘書長(一排左三);香港希望工程基金會榮譽主席、香港道教聯合會副主席陳勇生先生(二排左八),眾多專家學者代表、慈善機構及企業代表等参加會議合影。

2025年10月25日美國德州紀念台灣光復八十周年座談會,海內外華人華僑參會合影

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永遠名譽主席陳建輝,在座談會紀念台灣光復八十周年發表演講
本人(陳建輝)作為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永遠名譽主席,身處海外中國城,特別能深切體會國家強盛帶來的自豪感,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際軟法促進總會9月召開的幸福論座談會,致力探索以中國式路徑,將科技創新與互愛精神深度融合,讓信任與關懷不停延續,進一步在全球浪潮中守護那份源自和諧社會的恒久幸福。作為已退休的曾參戰退役軍人,深知戰爭的殘酷,弱國無外交,當面臨欺壓時,唯有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同心同德,方能共創和平繁榮的未來。我們並非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而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國度。歷史既承載過去,更啟迪未來。讓我們從歷史中汲取磅礡力量,攜手同心,奮勇前行,呼籲團結中華海內外兒女共同為和平、繁榮昌盛而奮鬥!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我們要更積極地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深化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與心靈契合,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德州兩岸時事論壇社社長鄭長祥發表演講
德州兩岸時事論壇社社長鄭長祥懷著無比感恩與莊嚴的心情,表達了對台灣光復八十周年的紀念。他認爲,這對台灣人們而言,台灣光復不僅是一段歷史的回顧,更是一份自由的見證。這不是偶然的結果,而是無數先賢先烈犧牲奮鬥,以及全體人民堅毅不拔努力的結果。台灣的光復,象徵著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象徵者國家領土的收復,更象徵者中華民族共同的榮耀。他認爲,唯有勇敢面對,以更寬廣的胸懷來對待,才能將歷史化爲力量,推動兩岸人們邁向理解、邁向和解。他呼籲大家肩負使命,以團結為基石,以奮鬥為動力,以希望為燈塔,攜手走向一個更加繁榮、光明的未來! 
德州兩岸時事論壇社副社長浦浩德博士
德州兩岸時事論壇社副社長浦浩德博士以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回顧了抗日戰爭十四年的艱苦歲月。他強調,正是因爲中國在抗擊法西斯戰爭中的巨大犧牲和勝利,才得以被廢除一千多條不平等條約,以及被廢止從1870年到1945年長達75年、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在播放了1945年北平受降儀式的紀念視頻後,他提醒要深深認識台灣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項鏈、休戚相關。他呼籲團結起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樣才能給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帶來安全、尊嚴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榮耀。

河南同鄉會前會長、中國人活動中心副董事長楊寶華演講
河南同鄉會前會長、中國人活動中心副董事長楊寶華認爲,台灣光復是中華民族洗刷百年屈辱的重要里程碑,是全體中華兒女用鮮血鑄就的勝利時刻。他追憶中山先生的名言:“中國如不能收復台灣,即無法立於大地之上。“今天我們紀念台灣光復八十周年,既是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更是要從這段歲月中汲取力量,堅定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信念。中國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展示了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立場,反映了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必將激勵兩岸同胞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偉大抗戰精神,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

著名的美南電視節目主持人常中政
著名的美南電視節目主持人常中政在主講中認爲,抗戰八十周年、反法西斯戰爭八十周年、台灣光復八十周年,這三個八十周年環環相扣。台灣八十年前已經光復了,現在說台灣“回歸”並不準確。我們做的是不允許台灣被再次分裂出去。島內居然有人在淡化乃至否認台灣光復的歷史,而就在昨天 2025年10 月24日,中國大陸正式確立每年的10月25日為台灣光復紀念日,這一立法措施意義非常重大。1945年的台灣光復,是十四年抗戰的勝利,是台灣50年殖民的結束,也是中國百年屈辱的結束。

中國人活動中心副董事長楊德清
中國人活動中心副董事長楊德清去過台灣三次,感到有些台灣人居然還認為自己是日本人。其實,日本對中國人包括台灣省的人,非常殘忍。我們的榮譽感來自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自古就是平和的國度,從不侵犯別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堅決不能被分裂出去。我們有責任讓讓年輕人瞭解並相信海峽兩岸同屬一個國家。

福建同鄉會會長前會長葉珙
福建同鄉會會長前會長葉珙表示,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不能分裂。我們要凝聚在一起。作爲抗戰後出生的的我們,通過今天的座談會,有了更深的信念,我們要執著於《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同時向外國朋友宣傳這個信念。

國民黨休士頓地區代表陳煥澤
國民黨休士頓地區代表陳煥澤最近又看了一遍關於 731 的電影,看後感到非常的憤怒。影片記敘的日本人對中國人實在是太殘忍了。當時的中國軍隊對抗戰勝利有很大的功勞,中國大陸政府最近邀請抗戰老兵參加紀念抗戰勝利的紀念活動,並立法確立台灣光復紀念日,這些都很不錯。與之形成反差的是,島內的民進黨政府幾乎不理會台灣光復紀念日。如果台灣沒有被光復,台灣還是日本的殖民地。有人美化日本在台統治,其實,日本占領台灣期間,實行殘酷的嚴刑峻法,非常殘忍。陳先生的父親已經 90 歲,他對日本時代的記憶還很清楚。那時米都吃不上,台灣的資源都被日本掠奪去了,日本最好的木頭都是從台灣搶去的。仇恨不能忘記。

九鑫總裁方濤
從聖安東尼奧趕來參加座談會的九鑫總裁方濤表示,要積極從技術等各方面為兩岸僑胞服務,彰顯兩岸一家親的理念。
兩岸一家親,推動兩岸和平統一進程中,軟法在促進兩岸關係融合發展,具有契合兩岸關係的治理邏輯。兩岸關係中的軟法實踐能以柔性力量深入從經濟融合到社會互信;軟法與硬法的協同構建具有“剛柔並濟”的作用。“軟法亦法”為已故原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宣導。應用軟法的特性,更能將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緊密相連,通過非強制性規範積極推動經濟合作、交流,引導兩岸共同參與中華文化傳承活動,深化文化紐帶,增進彼此認同感與情感共鳴,如廈門的非遺傳統閩南文化—中秋博餅。作為台灣亞洲大學在讀博士,2025年的中秋,在學校博士生導師的同意支持下推動舉辦了多次博餅活動,此類活動不僅拉近了彼此距離,讓陌生的同學漸生熟絡,大部分同學更以生動的方式詮釋了“中華文化一脈相承,全球華人親如一家”的深厚情誼。在歡聲笑語中,大家忘記了地域的界限,只記得同為地球兒女,共用著這份傳承千年的文化記憶。作為香港中華總商會會董在2021年倡議發起中華總商會東區委員會中秋節博餅活動,在林廣兆會長、袁武會長、地區委員會主任邱建新常董等的支持下,已連續五年發起推動該會東區委員會中秋博餅活動,使香港同胞持續感受到兩岸三地別具特色的傳統文化習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邱建新常董五年參加中秋博餅,其中有三年博到狀元,正所謂仁者壽,善者福。五年來,該活動已成為每年中秋大家翹首以待的節目。

2025年10月台灣亞洲大學校園內,陳建輝博士推動同學們參與感受閩南文化—中秋博餅活動合影

2025年9月吳江會董(左一)、陳建輝主席(左二)、陳建年常董(左三)、邱建新常董(左四)、林廣兆會長(左五)、樊敏華會長(右五)、袁武會長(右四)、林銘森會長(右三)、張洪鈞會董(右二)、許寶月會董(右一)等,參加香港中華總商會會董東區委員會中秋博餅活動合影

2025年香港中華總商會會董東區委員會中秋博餅活動現場

2025年9月中華總商會東區委員會中秋節博餅活動中,陳建輝會董(左)與邱建新常董(右)博到狀元合影
通過民間傳統文化的交流,進一步深化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促進兩岸三地民心相通。10月25日,我們再次站在了承前啟後的歷史節點,共同見證這個意義非凡的日子—《台灣光復紀念日》,我們不衹是紀念,更要讓歷史的回響告訴未來—炎黃子孫,同根同源,海峽潮聲,永遠不息。前行的道路,清晰而堅定。第一個法定的台灣光復紀念日,是一座里程碑,更是一聲催征的號角。它提醒我們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讓我們從歷史的深處汲取力量,團結海內外華人華僑,以民間“軟性”的方式攜手同心,奮勇前進,為推進祖國統一的偉大進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本文發布於“紫荊號”,文章內容由發布者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