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需要海外经历?土博士比洋博士差几个硬核

作者 飞龙传媒转载
发布 2019-02-25 12:53:57
浏览 424

“海归博士”在做实验。视觉中国 资料

春节过后,刚刚降温的校园招聘市场再次升温,不少年轻人迎来了“春招”战役。在众多招聘信息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这句话常常出现。而对于正在应聘的博士生来说,这句话将同等条件的年轻人划分成“水火不容”的两个群体:“本土博士”与“海归博士”。

一项“海外经历”的要求,往往成为本土博士进入理想高校就职的“绊脚石”,即使进入高校工作后,没有海外经历的他们也时常承受着打折的待遇和周围的偏见。然而随着我国高校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唯海归论”已经开始淡化,人们渐渐发现“海归”这一标签不再是万能钥匙,在学术道路上,真本事才是试金石。

“海外经历”:本土博士的伤

对于博士生来说,进入高校就职是十分普遍的一条职业道路。然而对于不少博士来说,“海外经历”成为他们绕不开的话题,甚至是一个必选项。

天津大学理学院2016级博士生王聪即将毕业,在母校读了8年的她学术背景出类拔萃——发表的国际论文3篇被选入期刊封面,累计影响因子达76,获校级以上荣誉15项。如今,她正在就业和出国深造中犹豫不决:“出国深造也是为了回来。如果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一些人才计划是没办法申请的。目前也有一些针对本土博士的政策和计划,但是名额非常少。我们这些应届本土博士,如果应聘和自己毕业院校档次差不多的学校,常常职位会降低;如果都投同一个职位,海归肯定会被优先录用。”

近年来,不少地方和高校在引进博士时不再明文规定必须是海归博士,但“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这一要求仍然或明或暗地存在于各种招聘信息中,成为本土博士跨不过去的坎儿。

例如,2019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招聘启事中提到,助理教授/副教授/长聘副教授/教授岗位要求“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优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019年1月发布诚聘海内外英才的公告中写道,讲师岗位要求“有海外著名高校留学或博士后经历者优先”;吉林师范大学2018年招聘高层次人才计划中,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教师等理科类岗位要求“有海外学习或留学经历者优先”。

“海外经历”的阴影还延续到本土博士的工作中。

于泽远博士毕业于中国农科院,如今在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她表示,本土博士和海归博士待遇方面的差别依然存在。“理工科的海归博士一般会申请一些人才计划,国家对理工科的项目资助支持都非常大。有海归头衔,能得到像安家费之类的更好的待遇”。

潘峰是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电气专业毕业的本土博士,现在湖南一所省属一本高校就职,已经工作了3年半。在他看来,不少高校在招聘时较少公开要求必须是海归,但是在高校教师评职称时仍有不少对海外经历的要求。“所以我工作3年后就出国访学了。我们学校聘副高必须有半年的海外经历,正高一年,对我来说压力还是挺大的。”潘峰说。

本土博士与海归博士:学术水平差异不大

本土博士和海归博士在学术研究上究竟有什么样的差距?有研究表明,虽然二者在职业生涯上有很大差别,但是就学术成就来看,二者并没有显著的差别。

今年2月,北京师范大学叶晓梅、梁文艳发表在《教育与经济》期刊上名为《海归教师真的优于本土教师吗?》的文章写道:通过分析基于中国研究型大学46个教育学院(部)的教师样本,海归教师发表英语论文的可能性较大,但当两类教师都发表英文论文时,海归教师并没有表现出优势。文章指出,“在机构层面,海归教师构成比率与机构整体科研生产力同样不存在显著影响。这表明高校人才任用中过分看重海归经历这一筛选信号并没有得到经验证据的支持。”

2010年刊发在《中国高教研究》的名为《海归博士与本土博士职业成就比较》的文章收集问卷31252份,通过调查毕业博士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现职工作情况、职业发展状况等多项内容分析后得出,海归博士首次获得科研成果的年龄高于本土博士。海归博士获得专利、发表索引论文和获得奖励的次数与本土博士无显著差别。

对此,不少一线科研工作者认为,当两类博士在一起工作时,感受不到明显差别。

潘峰表示:“抛开‘头衔’,本土和海外博士没有区别,在学校里都是靠实力说话,最多就是在安家费上有差别。我们学校如果博士毕业的学校是QS全球高校排名前100的,可以多拿5万元。在学科评估方面,不少高校的国际化部分基本都是满分,因此不会刻意要求你博士期间一定要在海外。”

如今,社会对于本土博士科研水平认可度正在不断提升,体现在顶尖高校的招聘中。去年9月,本报刊登《谁能获得中国顶尖大学教职》的文章指出,本土博士在北大、清华新任教师中所占比最大,约为51.9%。其中,北大新任教师中约有178名拥有本土博士学历(占49.4%);清华新任教师中约有235名拥有本土博士学历(占52.2%)。

然而,北大、清华新任教师中八成以上拥有一段或多段海外科研经历,完全没有海外经历的教师仅占总体的18.6%。由此可见,尽管本土博士在北大、清华新任教师中所占比例超过一半,但是这些本土博士绝大多数具有境外博士后经历。

本土博士与海归博士究竟有什么差别?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土博士和海归博士的差异不是出身造成的。“如今本土博士也有超过海归博士的成就,海归博士如果把握不好也会被时代淘汰,关键是看这个人的视野和定力,看他有没有创新意识”。

许晓东表示,从视野方面来看,海归博士可能接触到一些国内接触不到的东西,视野或许会更宽广,海归博士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方面可能得到了更好的训练,国外的先进实验设备也给海归博士带来了更多优势,但是这些优势不一定每个海归博士都具备,我国很多优秀的科研团队,包括院士的团队或者已经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团队,仍然是本土博士居多。

偏见正在消除:科研成果才是“硬核”

随着我国高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不少高校对于本土博士的“偏见”正在消除,对于不少高校来说,“海归”或“本土”只是标签。

在于泽远看来,不论是什么标签,在进入单位后看重的都是“能不能干活儿”。“如今一些单位设置的‘海外优先’要求是正常的,因为他们也需要应对外界的评价,因为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是这样的。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个人能力”。

然而,本土博士的认可之路还很长。近年来,不少知名院士、行业专家都在各种场合呼吁要求高度重视本土科技人才发展的问题。

去年全国两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王建宇曾指出,随着我国教育与科研水平的提高,国内科研院所与国外高校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然而,这些优秀的本土博士在职业上升渠道上仍存在阻碍。

“我有一个学生非常优秀,从做研究生开始就参与‘墨子号’的工作,当时想都没想就留在了国内。整个项目的运行‘我不在可以,他不在不行’。可这样一位团队中的主力,向上进步的路程却走得有些缓慢,至今仍是一名副研究员,能够获得的支持与奖励也寥寥可数。”王建宇说。

然而,若想真正摘掉博士身上“海归”或“本土”的标签,还需要将两者的人才评价体系并在一条轨道上。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土博士和海归博士的学术水平差异很大程度上已经消除。“以前,海外博士比较稀缺,人们会对他们高看一眼,他们的待遇也会更高。现在中国越来越国际化,本土和海归博士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消除,可能少数学校还有这样的差别待遇,我所在的学校已经不存在这种差异了。我认为,未来他们都会并在一个考核轨道上”。

“现在我们招聘都是统一标准,说到底这些博士都是要拿着论文来说话的。我认为现在高校的心态越来越平和,这个界限越来越模糊。可以说是‘土里面有海,海里面有土’。”徐飞表示。

“我建议,年轻人如果有机会出国还是要出国看看,这对自己的世界观、看问题的深刻性、辩证思考等方面都有好处。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学术研究更需要碰撞和交流。但是如果条件不具备也不要着急,你不出去别人也会来中国的。”徐飞说。

声明:飞龙自创版权归飞龙传媒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除飞龙传媒官方自创文章外,飞龙传媒转载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飞龙传媒立场。飞龙传媒尊重和维护知识产权和版权、著作权。如果在飞龙传媒网或者微信平台上发布或转发的文章或图片有任何侵权行为,请在平台发消息给我们,或者邮件联系(email:fdmedia@fdmedia.us)我们,我们会尽快为你删除或作出道歉声明!

恒丰银行 广告
lsrael 广告
第五区警长候选人 广告
百利门诊 广告
元臣律师事务所 广告
Greenhouse 广告
重庆鸡公煲 广告
慧慈按摩&美容学校 广告
印心堂蕭老師 广告
中美文化联盟 广告
安稳保险 广告
凯旋地产 广告
第一德州贷款 广告
Schafer 广告
ALOAN 广告
新魅力Katy美容美体中心Afresh 广告
SKW 广告
美福药局 广告
湘浙汇餐厅 广告
商业地产税务减免法律咨询 广告
Watts 广告
休斯顿75火锅烤肉自助餐 广告
北极星保险理财North 广告
专业保险王亚真 广告
名姿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