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饭的美学,我只服法国 | 春树专栏

作者 :春树 来源:凤凰读书微信
发布 2017-09-16 13:38:24
浏览 273

     他们是我在柏林认识的几个朋友。想逛街的时候,我会约在这里的闺蜜;想看展览的时候,我也会约一个朋友;想吃饭的时候,我脑子里就会想起几个人。和北京一样,柏林粗糙、不方便,为什么还能够继续住在这里,除了空气,恐怕就是因为我开始有了朋友。


     关于吃饭的美学,我只服法国

     春树专栏

 

     在用youtube听一首国内近期流行的电视剧插曲时,猝不及防下面出现了一段广告"德国人民也能吃上鸭脖了!首单免国际邮费",当然这里的"德国人民"指的并不是真正的德国人民,而是指在德国的中国人民,毕竟还是中国人民爱吃鸭脖,走到哪儿都惦记着这一口儿。

     就说这吃,我在德国住了这么长时间,也没见着一个德国人啃鸭脖的,兴许中餐馆里有,但绝对也不是主流。我吃过的中餐厅里也没见着提供鸭脖的,跟全世界所有的中餐馆一样,这里的川菜和湘菜比较流行,麻、辣是两种迅速解乡愁的解药,而且川菜和湘菜流行之广,方便易做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吧,在美国,中餐流传已广,还有发明,包括大名鼎鼎的"左宗棠鸡",欧洲其他大城市也有唐人街,柏林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唐人街,中餐流传起来就困难。而且要说正宗,当然也做不到原汁原味。我和朋友们曾经讨论过为什么德国的中餐不太行,除了原材料不足,也就是德国蔬菜品种单一以外,也是这里的人对吃的太不讲究,似乎吃饭对他们来说不是件让他们追求的事,也不太挑剔味道,吃饱就行,量大是第一,质量并不在考虑范围内。大环境堪忧,也就没有懂行的食客对中餐馆有更高的要求,水平比起国内当然就一落千丈啦。这就像独立思考和个人空间在国内的情况差不多。

     柏林唯一让我喜欢的餐厅,就是到处可见的越南餐厅。

     越南裔移民是德国最大的亚洲移民群族,德国境内的越南移民主要来源于冷战时期东德从苏联、越南签订的的外国劳工合同而引入的劳工以及西德接收的越战移民。越南人能吃苦耐劳,又乐天知命,平时总是笑呵呵的,服务态度特别好,很少有看人下菜碟的情况。他们也有美食的传统,越南的美食既健康又美味,所以即使移民二代到了德国这么个没有美食文化的国家,依然向大家兢兢业业地提供着他们祖国的美食,这就形成了柏林到处是越南餐厅的景象。这也算是一种"档次上去了下不来"吧。

     而且我发现,柏林大部分花店都是越南裔开的。就连我曾经住过几个月的柏林郊区,也有几个越南小超市,卖些越南、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地区的香料、调料和瓜果蔬食。当时我住的地方,是城铁S75的最后一站,可以说是非常偏了,几乎都要出柏林了,城铁下面是个地下通道,经常有几个越南裔在那里站着,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在那里卖些走私香烟。

     我的另一个朋友常说,幸好柏林有越南移民和土耳其移民,他们简直就是柏林明星一般的存在啊。土超是我们这些中国人的救赎,我总是在那里买水果蔬菜,品种齐全还便宜,土耳其的干果一绝,又香又脆又新鲜,比起柏林有机超市那些包装精美却味道可疑的产品比起来,算是良心产品了。

     每次从德国到其他国家玩,我从来没有担心过吃不好的问题。可能除了英国吧。但是又不在英国长期生活,而伦敦的餐厅是只要你有钱,还是可以能满足肠胃的。何况英国有闻名天下的下午茶。

     法国就不这样,法国是我去过唯一一个在吃上面让我佩服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说起甜点,当然还要属巴黎。

     没有一个地方的甜点可以与巴黎相比拟,我念念不忘的并非按图索骥似的寻觅,毕竟任何一个美食荒漠都可能有一两家还过得去的餐厅,我们说一个地方是美食天堂,是因为美食作为一种概念一种信仰,是存在于当地老百姓心中,并且他们会为些付出时间和精力,且引起为傲。

     在逛了一下午卢浮宫后,我们路过一家设计得很现代咖啡厅,那并不是德国工业气质的现代,它依然是法式风格,既现代又温暖,有着都市烟火气。透过明亮的玻璃窗看到屋里三三两两坐着几个人,窗边放着舒服的沙发,正有打扮时尚(其实这里哪有人不时尚呢)两个姐妹淘正在喝红酒闲聊天,她们的桌上还摆着两个玻璃罐子,这引起了我的好奇。这家店看起来并不是那种时髦得令你坐立不安的店,我们正又累又饿,离我想去的餐厅还有段路途,此时又才五点半,还不到饭点儿,要知道夏天巴黎基本上晚饭都八点才开始。与其择店不如撞店,我们索性就走进去,随便喝点东西歇会儿脚吧。

     结果我们一坐坐了两个小时,干脆就在这里把饭吃了。期间喝了咖啡、两杯香槟、两杯干红、一杯干白。点了三个小吃,每一种都好吃得不得了。其中一盘是切得细细的哈密瓜配上火腿,还配了其他的香料,每一口的味觉都很丰富,完全做到了独立存在又互相依存。

     小香肠也很好吃,服务员拿来一个小案板,我们需要自己切香肠。那种刀拿到手里也沉甸甸的,一看就是好东西。喝一口红酒,吃一口香肠,人间美味!

     原来我从窗口看见的玻璃罐里装的是甜点,货架上摆着两排,这就是巴黎甜点大师的作品,柜台还摆着几种不同的甜点,有一种看上去像热狗,有粉红色的、抹茶绿色、咖啡色,我选了抹茶绿色。后来一查才知道,这是L'éclair de Génie设计的"闪电泡芙",其实我以前只听闻其名,没想到在这里无意偶遇,真是惊喜!

     随着夜晚降临,顾客也多起来。多是年轻时尚的人,也有老妇,个个都像佳人,欢声笑语的,妙极了。我们带着孩子在里面也不局促,这里并不是那种严肃吃饭的地方,就是个让人开心的地儿。

     之后的几天,我一直念念不忘那些有名的甜点,就特意去了一趟一家甜品买手店,那天飘起了细雨,我们坐在门口,一边淋雨,我一边吃着三种不同口味的甜点……乐在其中,反正进店的每个人看见我都向我投来一份敬佩的眼神。

     七月份的时候,我有过一次旅行,从巴黎到贝桑松的农村。在巴黎也是纯玩,没什么工作的事。这次,我又吃好了。但是我要说的并不是巴黎的美食,而是在贝桑松,我的朋友家的老宅,我学到的美学教育。我们每天都会一起做两顿饭,为了做饭,当然还要采购。主人带着我们去了真正的供应商那里去买最新鲜的菜、蛋和水果。那个小小的农产品店后面就是蔬菜大棚。你买到了合意的菜,卖菜的人也高兴。我知道,中国农村也是这么买菜做饭的,咱们甚至自己还种菜。但我们却并不在乎吃饭的过程。有时候点了外卖,直接就着塑料饭盒就吃了。在法国,吃饭是种美学,而且每顿饭一定会配上不同的酒。通过这次学习,我才意识到,吃饭不仅仅是在于吃,还在于从共同做饭、摆盘到吃饭过程中的聊天、最后吃甜点吃奶酪才结束一餐的整个过程。饭好吃仅仅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气氛,是在吃饭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得到色香味和精神上的交流。

     从法国回来,我立刻斥巨资12.5欧元买了个铁勺,还打算把家里的餐具都换换。但是那份愉悦的吃饭的心情,却只在贝桑松,毕竟餐具易得,能聊天的朋友不易得。

     春树

     凤凰读书专栏作者,80后诗人,作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

声明:飞龙自创版权归飞龙传媒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除飞龙传媒官方自创文章外,飞龙传媒转载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飞龙传媒立场。飞龙传媒尊重和维护知识产权和版权、著作权。如果在飞龙传媒网或者微信平台上发布或转发的文章或图片有任何侵权行为,请在平台发消息给我们,或者邮件联系(email:fdmedia@fdmedia.us)我们,我们会尽快为你删除或作出道歉声明!

恒丰银行 广告
lsrael 广告
第五区警长候选人 广告
百利门诊 广告
元臣律师事务所 广告
Greenhouse 广告
重庆鸡公煲 广告
慧慈按摩&美容学校 广告
印心堂蕭老師 广告
安稳保险 广告
凯旋地产 广告
第一德州贷款 广告
新魅力Katy美容美体中心Afresh 广告
Schafer 广告
ALOAN 广告
SKW 广告
美福药局 广告
湘浙汇餐厅 广告
商业地产税务减免法律咨询 广告
休斯顿75火锅烤肉自助餐 广告
Watts 广告
北极星保险理财North 广告
专业保险王亚真 广告
名姿 广告